遼寧桓仁和興苗木專業合作社試驗刺槐容器苗取得成功,現于本溪市經濟開發
區(本溪藥都)建設了千畝刺槐容器苗基地(刺槐營養缽苗基地)
,@ 刺槐苗及#刺槐容器苗#主要用于@生態造林和礦區綠化、#礦區生態治理#沈陽#生態造林。
據統計,在遼寧本溪縣現存各類礦產資源 30
余種,主要類別為煤、石灰石、黏土和鐵礦石等。全縣境內現存有生產礦山企業 366 家,已經廢棄的礦山企業158 家,遺留的礦山跡地有 49.81
hm2,急需進行復墾和防護治理,否則廢棄的礦山企業和遺留跡地所產生的水土流失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將造成嚴重破壞,使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步伐受阻。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水土保持局、朝陽市龍城區凌河保護區管理局的張杰、隋曉丹、張眾博曾結合本溪縣的實際情況,采用實地對照的方法,對刺槐防治采礦跡地水土流失效果進行了研究。.jpg)
經過現場核查,煤礦、石灰石礦和鐵礦跡地
3小區中的每個試驗小區均栽植刺槐苗 333 株,其成活保存的數量分別為 286 株、288 株和 293 株,成活保存率分別為 85. 88%
、86. 49% 和 87. 99% 。3 個試驗小區栽植的刺槐成活保存率均較高,達到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的成果要求,效果顯著。
刺槐防治采礦跡地水土流失,有以下好處:
優化了植物生長條件,加快了植被恢復進程在采礦跡地栽植刺槐,生長速度較快,易改善當地的小氣候,提升空氣濕度,降低地表溫度,改善了當地的土壤結構,防止地塊板結,使當地的土壤持水量增加并長久,為其他各類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基礎保障,促使植物種類向多樣性和優良性發展,日漸形成穩定的植物群體和部落,提高林草覆被率,生態效益顯著。
防治水土流失效果好。試驗結果表明,在采礦跡地栽植刺槐,2
~ 3 a
內便可形成樹冠,同時與林下生長的草本植物和落下的枯枝樹葉層等形成對土地的綜合防護體系,土壤水力侵蝕強度標準分由極強烈、強烈強度等級下降到輕度等級,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明顯增強。.jpg)
改善和美化了當地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刺槐覆蓋礦山跡地,增加了當地的林草植被覆蓋率,不但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涵養水源能力,還可大量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各類粉塵等有毒氣體,釋放出大量的新鮮氧氣,形成有利于人們身心健康的天然“氧吧”。真正實現了青山在,綠水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目標。